- 今天是:
人民网安徽视窗讯 安徽省繁昌县各级党组织准确把握流动党员队伍"大流量、多流向、常流动"特点,特别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不断提高流动党员就业竞争力,积极探索建立以"轻便化"为核心,反应灵敏、调控有力,低成本、高效益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有效提升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 教育培训手段信息化 利用网络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实时教育培训,将繁昌先锋网作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网络阵地",开辟流动党员学习专题,定期更新学习资料。开通短信群发平台,在元旦、春节、 "七一"等重大节日,发送短信为流动党员送去党组织的问候,每月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发送"学习提示单",将资料更新情况以及每月学习重点及时告知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QQ群,目前县级群内流动党员26人(以流动党支部和党小组负责人为主),定期发布有关学习公告和上传《党建之窗》等学习教育视频资料;为流动党支部配备电教设备,不定期地向流动党支部寄送电教片DVD光盘等,依托流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进行电化教育。目前,通过网络和短信平台等阵地,及时发布企业人员需求信息,为全县114名因金融危机返乡的流动党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 教育培训师资社会化 为适应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需要,从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是从全县相关行业和部门选聘一些掌握一定理论和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党员教育师资队伍)中确定21名同志,组成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组,开展社会化教学,先后送学15次,受益流动党员数达214人次。除此之外,还积极与江浙等流动党员集中地的党员教育培训机构沟通联系,开展协作教育、委托教育和合作教育。在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安排在当地建立的流动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参加培训。目前,已成功举办务工维权、企业利益专题等流动党员学习培训班,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育培训规模小型化 采取小型、分散、灵活的方式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目前,该县共设置了6个驻外流动党支部,建立了在组织部门统一安排下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其他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学习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确定一位领学人,组织部门定期寄送或网络上传学习资料、驻外流动党员活动安排,指导领学人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和自学。在课程设置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由组织部门统一编印《流动党员一季一读》,设置流动党员维权必读、党务工作简讯、"双向带动"大家谈、创业能手致富经、回乡创业政策解读、时政信息等多个板块,以邮寄方式发送各流动党支部。目前,《一季一读》已经编发5期,印发1300多份,《一季一读》被广大流动党员亲切称为"贴心刊物"、"必读资料"。 教育培训内容实用化 围绕提升流动党员就业竞争力,将教育管理寓于生产、生活中,加强流动党员的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精挑细选了一些流动党员欢迎的实用技术教学课件供流动党员学习使用,邀请县内外农业技术"土专家"为流动党员讲学授课,有效满足了流动党员的需求。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的信息资源,加大普法宣传和教育力度,重点组织流动党员学习民法、合同法等相关内容,使其"知法、守法、学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突出农民工维权知识教育,使流动党员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靠法律维护和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利用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机会组织开展"访户、知情、解忧"实践活动。开展流动党员返乡座谈会,邀请在外致富能力强、"双向带动"成绩突出的流动党员交流致富经验,探讨家乡发展新策,在交流沟通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为返乡创业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挂牌命名"返乡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参观学习。 教育培训方式灵活化 通过建立四种易操作的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力促教育管理方式灵活化。一是送学服务制。抽调授课人员,送学流动党员集中地,本着"见缝插针"的原则,开展三五句话、三五分钟辅导和三五个人一组的小组宣讲辨析活动,增强学习培训的适时性和随机性。二是约时培训制。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流动党员回家探亲的时机,通过宣讲等多种培训方式为流动党员及时补课。三是建立协作、委托和合作教育机制。与流动党员集中的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协作、委托和合作教育协议书,建立互培机制,使流出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四是学习积分制。在部分流动党员中试点学习积分制度,向流动党员发放学习积分卡,以量化积分的形式对党员参加本地、流入地党组织开展的各类学习和实践情况建立台帐,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分值,年终根据积分情况集中对党员个人进行考核激励,激发党员自觉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安徽省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处供稿) | |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 创建时间:2009年3月31日9:09:41 | (责任编辑:岳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