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繁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纪实
一场春雨过后,黄澄澄的油菜花随风拂动,给绿色的田野增添了几分秀丽;干净、整洁的街道、社区给人以温馨舒畅,走进繁昌,感受繁昌,这座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明建设之花同样开得鲜艳夺目。
文明县城创建,犹如一首交响乐,离不开全民的参与。近年来,繁昌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文明创建工作中去。围绕创建总体目标,该县抓重点,解难点,开展有特色的创建活动,在城乡社区,“青年文明号”、“七一党员奉献日”、“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红绿灯文明行”、“诚信在我心中”等文明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在各居民小区,“楼道革命”和“庭院革命”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社居委发动群众向陋习宣战、让杂物出院,组织群众自己动手清杂物、建花池、栽花草,以小环境变化促大环境建设。全县还采取部门帮扶、企村联建、文明单位“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59个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城乡群众提高文明道德素质。
文明创建,根在群众。繁昌县十分注重典型引路,坚持开展“繁昌县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繁昌十大杰出青年”、“繁昌县十大创业之星”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培育道德模范,涌现出面对500万元巨奖选择诚信的王声林、赡养孤寡老人发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的青年农民范祚来、忘我工作死而后已的“人民的好法官”李维金等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道德模范,成为文明创建的一大亮点。
在繁昌,创建文明县城已不再是创个牌子,争个“面子”,而是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满意度的民生工程。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成为繁昌县委、县政府在创建中重点关注的话题。从2006年开始,全县共投入2200万元,新建起6所百人以上规模的中心敬老院,建筑面积达1.13万平方米,均设有浴室、康复室、娱乐室,配有电视、电话等设施,繁阳镇中心敬老院还为老人房间安装了暖气片,集中供暖。
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中,繁昌县既注重改善城乡群众生活的“小环境”,同时也注重营造良好生态的“大环境”。水泥建材一度是繁昌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各种小煤窑、小水泥、小矿山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和污染。近年来,繁昌县一方面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引导、督促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加强治理,先后投入2亿多元,关闭小煤窑、小矿山68家,小水泥厂22家,实施封山育林11万多亩,让碧水蓝天再现人间。
摘得全国文明县城桂冠,是荣誉,更是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繁昌又在谋划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本报记者 沈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