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        
2015年繁昌县就业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字体[ ]  日期:2015/8/7  来源:繁昌县民生办  作者:wp  阅读次数:  [ 关 闭 ]

2015年繁昌县就业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保障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和基本生活;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稳定提供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二、目标任务

    (一)通过购买350个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岗位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开发13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用于吸纳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3-12个月的就业见习锻炼。

    (三)稳定提供90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三、实施内容

    (一)公益性岗位开发

    1.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包括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失地(失林)人员、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2.公益性岗位开发机制。按照“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要求,坚持合理开发、保障重点的原则,与实际需要、资金保障能力和援助对象具体情况相结合。重点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等购买公益性岗位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实现开发、投入、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补贴办法。用人单位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就业困难人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按季度向财政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按照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给予补助。岗位补贴分为个人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给予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所需资金通过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1.就业见习对象和时间。就业见习对象为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为3-12个月。

    2.见习对接。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汇总本地就业见习基地和就业见习岗位信息,并通过县政府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和形式广泛发布。在本地办理求职登记且有就业见习意愿的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户籍不在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向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就业见习申请。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就业见习对接会,或推荐符合见习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到见习基地参加就业见习。

    3.见习补贴。见习期间,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由财政和见习基地各承担50%。财政承担部分通过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同时,见习基地也可参照本单位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标准,适当提高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见习期间,由见习基地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

    1.岗位人员构成。稳定历年开发的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在岗人员,对服务期满等原因使岗位人员流失的,建立正常补录机制。

    2.岗位人员工资。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人员工资待遇,按人均不少于2000元/月的标准执行。

    3.其他待遇。用人单位应为高校毕业生特定岗位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补贴;个人缴费部分由个人承担。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特定岗位工作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并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

    四、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管理。就业扶持工程实施情况是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评价体系重要内容,每项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横山公共服务中心),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同时,对工程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二)加强监督检查。就业扶持工程开展情况和资金补贴落实情况,及时通过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就业资金管理使用信息系统进行申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展较慢的地区进行督查,对见习基地适时进行抽查抽检;同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批和拨付程序。

    (三)强化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就业扶持工程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就业扶持工程的重要内容,动员符合条件的扶持对象,积极参与就业扶持工程,及时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就业工作,形成关心重视就业扶持工程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