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为水泥工业转型出谋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繁昌县曾依托石灰石品位高、存量大等资源优势和濒临长江黄金水道等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以水泥制造为主的建材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水泥企业最多时超过30家。在壮大了财政盘子、鼓起了民众腰包的同时,也赢得了“水泥生产大县”响亮的名号。时过境迁,水泥企业近年来不仅效益低下,且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单位GDP能耗高等问题日益突显,繁昌县走上了“去产能”实施水泥产业升级之路。
繁昌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支持政府改造提升水泥产业。就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常委会广泛开展调研,全面了解转型升级工作的进展情况,建议积极引导水泥企业转产发展,妥善安排好被关停企业职工的生产和生活,大力发展环保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企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主动引领市场潮流,积极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繁昌县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听取并审议全县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报告,要求继续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适时启动产能转换工作,鼓励企业“二次创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立足实际出台了水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县淘汰了境内的全部落后水泥产能,推进了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处置了一批“僵尸企业”,并培育了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大力帮助退出企业员工创业就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退出企业、投资主体、人民群众“四方受益”。
为新型产业开发划策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繁昌县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在荻港镇规划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园规划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
繁昌县人大常委会把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列入监督工作的重点。2014年12月,常委会组织县人大代表对荻港镇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集中视察。代表们认为,循环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事关繁昌长远发展,也是全县转型发展七大战略中唯一的平台战略。代表们建议,要坚持国际眼光,注重前瞻性、导向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高起点编制建设发展规划。2015年6月19日,繁昌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一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情况报告,要求加强资源要素整合,加快园区建设和招商步伐,形成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产业园。该产业园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自2012年10月启动以来,已有总投资16亿元的鑫港废钢及废旧轮胎加工、10亿元的比亚迪(002594,股吧)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5亿元的格力废弃电子电器循环再利用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产业园还与中国再制造产业联盟共建了再制造技术研究院,建立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领域重点联系专家库,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再制造工程专家徐滨士为园区首席顾问并筹建院士工作站。目前,该产业园正着力构建“五大平台”,即国家级再制造检测与认证平台、国家级循环经济产学研平台、全国最大的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孵化平台、华东地区首个再生资源期货交易平台,以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循环经济及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产业孵化。
为特色农业升级支招
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繁昌县人大常委会近年来寓监督于支持中,通过开展一系列视察、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抓好跟踪督办,有力推进了全县农业现代代建设。
着眼农业发展方式,2015年繁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调研组深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企业经营者面对面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组指出,虽然城市化在提速,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业作为基础,不重视农业是不行的。建议政府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企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现农村增色、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此外,繁昌县人大常委会还高度关注平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多次组织开展视察,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根据建议办理,县政府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全县已形成蔬菜、畜禽、经果林、粮油棉、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该县还以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了粮油加工、食品加工、果蔬加工、畜禽产业、蜂产品、渔业、农机装备等农业行业协会,初步建立起以执照农民为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牵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目前,该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0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270家,百亩规模种粮大户261户。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2家,其中国家县2家、省级7家、市级41家。年加工产值达10亿元的1家、1亿元的有9家。(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