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琼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繁阳镇城关四小
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第三篇课文。作者杏林子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静听自己的心跳这三件寻常小事,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结尾直抒胸臆:“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佳作。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带着要求的初读完成基本任务,如认识生字,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能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与同学交流。但在抓重点词品读课文及探究感受的能力仍需训练。此外,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及课堂上的音、画、诗很有兴趣,有了这些元素的参与,学生更乐于走进文本,更乐于与同学、老师交流。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扣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懂得珍爱生命。此外,在品读语言的过程,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悄然结合。
目标依据: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标》中提出的第二学段的训练重点;“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本课的特点。
依据课标精神、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特制定如下目标:
⒈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通过研读文本,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
学习难点:从三个事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杏林子的相关文字材料,飞蛾、瓜苗、杏林子图片,文中重点词句,杏林子主要作品的MV,有关生命的名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⒈出示“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杏林子”师配乐朗诵。(ppt)
⒉引出主题,简介作者。(ppt)
⒊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出示精妙的小诗,舒缓的音乐,深情地朗诵,能使学生迅速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力,课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奠定本课教学的情感基调。】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想一想:作者写了哪几个和生命有关的事例?
⒉检查字词学习效果。
⑴出示生字,指名读,及时正音。(ppt)
⑵出示词语,指名读,强调“弹”有两种读音“tán”“dàn”,在“动弹”一词中“弹”读轻声;齐读。(ppt)
⒊生汇报文中的三个事例,师相机指导概括。
⑴生汇报第一个事例,预设指导:事例说清楚了,可是要说得简练一点就更好了。比如,第一个事例可概括为——飞蛾求生。板书:飞蛾求生。
⑵生仿照并概括第二、第三个事例,师相机板书: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设计意图:要使学生登上知识的高峰,教师就要准备随时为学生铺设台阶。本环节的概括事例,是学习难点,也是进入文本的一个基点。设计本环节时,做好充分预设,如果学生遇到障碍,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习得方法,并进行练习巩固。】
板块三 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走 近 飞 蛾
⒈默读第一个故事,哪一幕最令你震惊?画出相关语句。
⒉汇报交流。(以下为预设顺序)
⑴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让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ppt)
师:就在这段话中,有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有所思考。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交流重点:挣扎、极力、跃动、那样……那样……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飞蛾能从作者手中逃走吗?但它仍然怎样?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没想到这样脆弱的生命却有着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确让人敬佩!让人震惊!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和震惊一起读这句话。齐读—
过渡:这一自然段中,还有哪儿让你震惊?(指名说)
⑵“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师朗读)
问题引路,深入探究。
师:开始,我对这只飞蛾的感情怎样?为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骚扰”。生汇报
师:所以作者讨厌这只飞蛾,最后为什么又放了它呢?因为--(齐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假如这只飞蛾会说话,它在挣扎的过程中会对自己说什么呢?它又会对作者说什么呢?(自由说)
师:是啊,飞蛾想尽一切办法求生,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感受到捏在手中的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蛾,而是一个不屈的—
生:生命!(板书:不屈)
师:是的。一个不屈的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来生命是飞蛾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作者震惊了,我们也震惊了!齐读这句话(ppt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让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读了飞蛾求生的故事之后,相信你们一定对生命的含义有所感悟,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飞蛾求生令作者震惊,那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样拨动作者心弦的呢?让我们走进第二个事例。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由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初探文本,紧接着借助问题引领层层深入地思考,在智慧的点拨、思维的撞击中,体会生命的含义。】
走 近 香 瓜 子
⒈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是作者没有想到的?
⒉结合文本交流。(以下为预设顺序)
⑴“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ppt)
①哪粒种子不发芽啊?有什么好奇怪的?
②“掉”“冒”说明了什么?
⑵出示重点句: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ppt)
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句子,突出“生命力”。
师:植物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可这粒香瓜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出瓜苗的?(指名说)
师: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芽、生长,它的生命最多维持六天,虽然短暂,它依然冲破坚硬的外壳,长出瓜苗来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让人震惊!齐读第三自然段(板书:力量)
师:由此可见,生命就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就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生命就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带着你们的感悟再读读课题,一定别有滋味,齐读课题
过渡:飞蛾的生命令作者震惊,香瓜子的生命又让作者赞叹,作者是怎样思考自己生命的呢?
走 近 杏 林 子
⒈自由读课文四、五自然段,说说杏林子对生命产生了哪些思考?
⒉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⑴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ppt)
①了解关键词“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的大概意思。
②联系实际,谈谈对“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的理解。
⑵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选择了哪一种?你是从哪儿读懂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读读第五自然段吗?
⒊ppt出示第五自然段,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①:“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怎样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②“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作为小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活得光彩有力?
⒋播放MV,师旁白杏林子生理上的痛苦及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MV集图片、文字、音乐为一体,给学生展示了五十年里,身体残疾的杏林子写下四十多本着作,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还有影视剧本等等,这四十多本着作的出版,使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从中感受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
⒌总结:这就是杏林子,一个生命比飞蛾还要脆弱、比香瓜子还要顽强的人。从杏林子的经历中,我们读到了生命的价值。板书:价值
⒍回扣课题,把握主题。
师:带着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带着我们对生命的思考,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⒈扣住主题,启发思维。三个独立的事例始终围绕生命来讲述,教学也始终扣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穿行。⒉教师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言,活跃学生的思维,煽动学生的情感。】
板块四 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⒈师:“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在杏林子的眼中,生命是--(ppt)齐读: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
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
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
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
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生命是杏林子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着作
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
……
【设计意图: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浓缩为一首小诗,用ppt展示出来,既能帮助学生再次巩固课文内容,又能借助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懂得珍爱生命。】
⒉练习说话:生命是--(ppt)
3.给课题加标点,升华对生命的感悟。
⑴师: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不同,对生命的感悟也就不同。如果将我们的感悟化作标点符号加在课题上,你会加什么标点符号?
⑵生自由汇报,师及时肯定积极的思考。
⑶小结:谢谢同学们的给予,这也是作者想要给我们的启迪。
4.结课: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会像飞蛾一样陷入某种困境,也许会像香瓜子一样遭遇生活的逆境,甚至会像杏林子一样走入人生的绝境,但只要我们珍惜生命,就会拥有生命的顽强,爆发出生命的力量,活出生命的价值。
【设计意图: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思考,并架设一个能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命的思考不同,通过给课题家标点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深化对文本的解读。】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 蛾 求 生 顽 强
瓜 苗 生 长 不 屈
静 听 心 跳 价 值
【设计意图:作者由三个事例思考生命,每次思考总体味到不同的含义,这是文本由表及里的解读,通过简练的语言呈现出来;“生命”的重复,引发无限的思考,一种如前者,即形式不同但又实实在在的生活,一种如后者,即生活乃至生命的追求。】
设计反思:
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扎实品味,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有度的训练,文本内涵能得到多层面的探究,语言与精神共生。
⒉;以学科为本位,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自主感悟为主线,在对话点拨中交流,架设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⒊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教法,体现生命的张力。本文篇幅短小精悍,为了让纸上的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我立足文本,整合资源,精选杏林子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