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构建“核心素养”课程的目标体系
以学科课程的整合性实施、创造性实施为契机,学生在学科课程学习中获得基础性素养的发展,形成学校教师各具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群。如语文学科课程总目标就是树立大语文观,开展提前识字、大量阅读,倡导主题单元教学;数学学科课程总目标就是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渗透数学阅读和多元能力的培养等。
以学科课程的拓展为核心,开发具有鲜明的学科价值的发展性素养课程,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这些课程,从而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素养领域获得发展性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打造学校的特色学科,培育个性化教学特色。
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发多类型、多规格的课程,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针对学校开设的书法、经典阅读等必修课程。
通过学校“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的实践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们在落实总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校也将获得深层次的内涵发展。
二、要构建“核心素养”课程的结构框架
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开发、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我们的“核心素养”课程指的是学校里所开发、实施的全部课程,所以具有螺旋上升、网状交织的特点,指向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要构建 “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体系
1.国家课程校本化。课程标准对于各个学科的总的课程目标有了规定,教师们正确把握好课程标准,同时,学校充分给教师自由呼吸的空间,尊重教师,倡导个性化教学特色,让教师们根据自身实际将才智与潜质发挥到极致,才能创造性地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2.学科课程拓展化。例如,围绕小学数学学科开展《趣味数学》《数独游戏》《数棋》《珠心算》,拓展课程,以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围绕小学语文开展《名作欣赏》《诗歌教学》《演讲与口才》《诗词雅韵》《美文朗读》《书香城堡》等,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学英语学科的《趣味英语》《英语视听》。等等。
3.必修课程特色化。例如,学校可以把书法和经典阅读开设为选修课。在书法课上: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课堂指导的作用,提高对写字的指导质量;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和中午习字时间进行写字练习;每周、每月、每学期举行不同层次的写字、书法比赛,促进写字质量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书写规范的汉字。在经典阅读课上:坚持“每日诵读”,每个年级都有统一的诵读内容,全部以课件形式呈现。各个年级根据年龄特点内容各有侧重,学期末进行诵读的考评。等等。
所有课程,都要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多读、多说、多做、多练中落实。年级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夯实基础,内化素质,涵养人文精神。在学生人生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品德修养、身心素质、文化涵养等,让每一位学生受益终身。
4.选修课程社团化。选修课程系列:包括艺术社团类,如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社团;体育社团类;棋类社团;科技社团类等。个性化素养课程的开发,遵循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繁昌县新港镇中心小学 艾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