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繁昌县教育局官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管理 > 特色创建

践行“立美育人”理念,锻造德育示范学校

编辑日期:2018/9/13  作者:平铺初中   来源:繁昌县教育局  点击次数:
【字体:

许  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在“立德树人、立教圆梦”背景之下,学校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只有先成“人”而后才有可能成“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之一便是“学会做人”。 在这里,“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做人”与我国教育方针强调的“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相吻合,正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和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

    然而,德育现状却非常尴尬,即存在“想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不正常现象,与智育相比,学校德育的重要性也往往只体现在各类相关考核中,何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中、高考无法对学生的“德育”进行量化考核,因此,有的学校,不论行政领导还是授课老师,甚至学生家长,对于德育工作,也常常只是口头上重视“德育”,现实操作却显得大而化之,要么目标过高脱离实际,要么过于琐屑彼此割裂,要么形式大于内容流于空洞,导致德育效果不太理想。德育面临此种困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就学校而言,如何突破?如何实现“全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呢?现以平铺初中“德育学分制”举措为例,浅析该校突破德育困境的一些具体做法、成果及经验。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形成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平铺初中2/3在校生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而德育多隐性指标,很难像智育那样量化。这为本来就比较抽象、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然则,正如清彭端淑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易矣”。“难”,不等于“不能”!所谓“喜怒形于色”、“言为心声”,不正是抽象的内隐性特征的外化表现么?如此,难以量化的“德育”,当然可以像智育一样将德育的隐性指标量化起来,当然也可就学生日常外在的种种行为表现,以量化的形式制定正反相对应的加分、扣分指标,即制定成“德育学分”,并以此作为学生道德操行的评价。

    基于上述思考,平铺初中德育工作领导组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实施途径,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大胆预设,缜密构想,决定以“德育学分制”的形式,将学生日常德育的思想、品行量化为具体、细致可操作、可考核的一项项指标,本着“近距离、小目标、日常化”的原则,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等细节为着眼点,以量化考核为抓手,以学生的基本道德认知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德育重点,以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广泛宣传、发动、教育,努力使“德育学分制”为广大师生耳熟能详,并内化到思想、观念之中,认认真真开展德育量化考核,扎扎实实将学校德育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成立机构,强化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设办公室,政教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德育学分制的日常组织管理及具体实施。另外,为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处理相关意见、矛盾和纠纷,学校还专门成立“德育学分制”仲裁小组。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团总支及全体班主任为成员,担负协调、沟通及解决问题、完善运行机制之责任。

    二、拟定细则,强化落实

    该校“德育学分制”分为两大类三小项41条。两大类即“日常行为规范类”、“日常学习规范类”;三小项即“仪容仪表”、“行为文明”、“集体活动”;在总纲、项目下,细化33条“扣分项”和8条“加分项”。具体细则如下:

     (一)每学期德育基础分为100分。德育学分采用加减分的方法,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应减去相应的德育分,同样的,学生可通过其它途径如参加大型活动、参加公益劳动、做义工等良好行为来获取加分。达到规定的德育学分(每学期最低要求60分,初中三年最低毕业学分为360分)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否则将给予不发毕业证或缓发毕业证的处理。

    (二)学生每学期的德育学分在学年末直接作为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中“公民素养”的评价依据。

    (三)学生每学期的德育学分低于80分的,班主任谈话,提醒,班内教育;德育学分低于70分的,政教处、团总支帮助教育;德育学分低于60分的,校办谈话,签订“家校联合教育协议书”。

    (四)学生每学期的德育学分情况以书面形式在“学业成绩报告单”上呈现。学生为德育学分发生争议的,由学生提出申请,由政教处、团总支仲裁后将结果告知学生和班主任;学生仍然有意见的,交由学校仲裁组仲裁后将结果通知学生和班主任。

    为更好落实“德育学分制”,学校强化每一环节的执行力,加强师生对“德育学分制”的认识、宣传和教育,将“德育学分制”的贯彻实施上升到系关学生终身发展及学校前途命运的高度,使每一位师生都深切领会“德育学分制”内涵、目的和深远意义。同时,对“德育学分制”的操作流程、规则,作出刚性规定: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采取层层负责制,凡一级职责任务有疏漏、未达标者,依《平铺初中绩效考核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对模范执行制度、工作卓有成效者给予相应奖励。学校还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对实施过程中的营私舞弊现象做到“零”容忍,做到每一环节既有责任主体又有监督主体,环环相扣,相互督促,共同提高。观念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体现在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修养之中。“德育学分制”运行管理机制如下:

    首先,学校赋予每位学生每学期100分作为基本分,根据表现给予加分或减分,所得分数为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分。

    其次,“德育学分”每天由班委会值日干部负责记载到班务日志,班主任每天查阅并相机“陟罚臧否”,做到考核有依据,奖惩有落实。

    第三,政教处对班级“德育学分制”的落实情况每天抽查,每周利用校会、晨会、班会、班主任会进行小结,每月汇总一次,期中初评一次,学期末进行总评。每月汇总结果上交班主任,期中、期末汇总结果上交政教处。班级依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月考核、期末操行考核;政教处依团总支班级日常量化考核结果对班级“德育学分制”实施情况进行一月一通报,期末总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之中。

    第四,“德育领导组”对政教处、团总支负责人每月贯彻落实“德育学分制”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利用校务会、行政会及主任例会及时反馈检查考核情况。

    “德育学分制”的四级检查、监督、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给学生“向上”、“向善”的期待和机会,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达到“培育良知、教化学生”之目的,又体现“机会均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部门”、“班主任”、“学生”、“家长”五位一体的“德育”管理运行机制,避免了实施过程有任务无落实,有落实无检查,有督促无考核以至最终走向形式化的窠臼和弊端,做到“德育”全方位、无死角,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充分调动了行政、班主任及广大学生践行“德育学分制”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创“最美学生”、个个争当“道德楷模”的良好校风、班风、学风、教风。

    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学分制”的实施,让平铺初中学生确立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相信有“立美育人”理念的指导,“德育学分制”必将使平铺初中铸造“德育示范学校”的脚步更加稳健、更加铿锵有力!

 

    注:此文于2018年9月荣获第三届安徽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实践案例评选二等奖。

 

    分享到:
版权所有:繁昌县教育局   皖ICP备05002477号
地址:繁昌县繁阳大道中001号   邮编:241200   电话:(0553)7911070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