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惠及百姓民生 助推城市发展

编辑日期:2016/2/1   发稿人:awb  来源:1   阅读:   【 字体:

一、贵阳市创卫工作的基本情况

贵阳市从1990年便正式开始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征程,经历20余年的奋斗,回眸这一历程,我感觉大致可以分为起步、积累和攻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的影响,贵阳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卫生等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备,与卫生城市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1990年第一次城市卫生检查时,贵阳市在受检的33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两年后的第二次城市卫生检查时,贵阳市仍然位居靠后。

“知耻而后勇”!此后,贵阳市委、市政府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卫生城市各项标准,以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县城)为抓手和基础,发动全民积极参与,先后开展了“公厕革命”即:消除城市旱厕,“全民除四害”即:灭鼠、灭蟑专项达标,“告别煤火”即: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垃圾不落地”即: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黄土不见天”即: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以及单位和居民庭院卫生整治、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全市的卫生创建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迅速改变,1995年在第三次城市卫生检查时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进步奖”,1999年第四次检查时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积累阶段。2000年以后,我市仍然没有停下“创卫”的步伐。提出了“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把提升城市品位作为重点难点,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治本之策,坚持从点滴做起,从每一个项目做起,不断完善薄弱环节,不断积累工作成效”的创建工作思路。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结合贵阳实际,决定扬长避短,走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子,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各项工作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进程中,进入新一轮加速期,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积累和长足进步。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方面加强“硬件”积累,另一方面强化“软件”管理。

在“硬件”建设方面:

——“南明河长治久清”:从2002年起,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南明河三年变清工作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狠抓南明河长治久清,巩固南明河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成果。

——“‘两湖一库’水源地保护”:针对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饮用水源水质恶化加剧的趋势,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设立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在全国首创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法庭。经过多年努力,“两湖一库”水质已明显好转。

——“生态公益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保护好29.3万亩的一环林带,建设了191万亩的二环林带,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1.78%,绿化覆盖率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5平方米。

——“老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坚持“稀化、绿化、亮化”原则,全力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为此我市还专门成立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明确到2015年,全市将全面实现45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目标。

——“中心城区广场绿地建设”:全是累计建成各类广场17个,建成花溪国家湿地公园、观山湖公园、城市山体公园,为城市营造了优美环境。特别是位于老城区中心的“筑城广场”,总用地面积为87千多平方米,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其定位为诠释贵阳历史内涵,展示贵阳城市精神,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彰显时代气息,实践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场所。

——“金阳新区开发建设”:200110月正式拉开开发建设的序幕,是一个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体育运动、高新科技、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现代化新城区,目前,全区总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总人口突破22万。

——“城市骨架路网建设”:先后建成环城高速公路、二环路、黔灵山路、北京西路、北京东路、机场路、水东路等城市骨架路网;目前正加快市域快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加快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麦架—沙文生态工业园和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等十大工业园区,严格建立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009年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任务。

——“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座,垃圾转运站85座,其中45座为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间915个,添置各类环卫车辆和机具(含清运车、吸粪车、洒水车、机扫车等)328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狠抓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先后建成投运了小河、花溪、二桥、新庄等一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截污管网,全市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在“软件”管理方面:

以“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即:狠抓公共厕所脏、车站码头脏、饮食摊点脏、集贸市场脏、街巷院落脏等“五脏”和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搭乱建、乱停乱行等“五乱”的整治,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软件”水平。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随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009年,以新庄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为标志,我市在创卫指标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全面达标,在顺利通过省级考核评估后,正式向全国爱卫办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请。

攻坚阶段。2009年底,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决定,明确将“三创一办”(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自此,贵阳市的创卫工作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进入了攻坚冲刺阶段。

从提出申报获得全国爱卫办受理,到通过一系列考核获得全国爱卫会命名,这两年来的时间里,我们着重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梳理问题,查缺补漏,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及关乎贵阳长远发展的问题作为创卫攻坚的重中之重,予以重点突破。干部职工目标明确有干劲,市民群众得到实惠有热情,全市上下一条心,创卫攻坚取得了显着的成效,2011年底,我市正式获得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的“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20111220日,全国爱卫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家卫生城镇命名表彰电视电话会议”。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代表全市人民在北京主会场接受国家卫生城市授牌,并代表新命名的35个城市作大会发言。

二、贵阳市创卫工作攻坚阶段的主要做法

贵阳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对创卫攻坚工作的部署,如同集结号和动员令,全市上下立即行动,采取超常规的领导力度,落实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将创卫攻坚工作一步一步推向深入。归纳起来,我市创卫攻坚阶段的主要做法可以总结为:围绕一个核心,落实三项举措,完善八项机制,实施八大战役,着力解决治标与治本、突击与长效的辩证关系,并贯穿攻坚阶段的始终。

(一)围绕一个核心。

坚持“创卫为民、为民创卫”的核心。进入创卫攻坚之初,我市从上到下、从干部职工到市民群众确实存在目标不明、信心不足的问题。目标不明,一方面,反映在很多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片面认为创卫就是打扫卫生、应付检查;另一方面,反映在大家片面的认为“创卫就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这样不明白创卫、不理解创卫,自然而然就会导致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的消极怠慢,同样,在市民群众中也会引起反感,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对着干。信心不足,一方面,反映在很多干部职工认为贵阳市“问题多、条件差、基础薄”,创卫标准的要求如此之高,就凭贵阳市的状况怎么能达得到;另一方面,反映在市民群众认为创卫就是一阵风、一场戏,创卫工作所带来的变化只是短暂的,创卫工作也就是喊喊口号,做做形式罢了。

针对这一问题,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同志亲自带头学习研究《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充分把握创卫标准的思想精髓,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创卫的过程,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为民谋幸福的过程”。围绕这一理念,我市创卫工作的思想核心定位为“创卫为民、为民创卫”。明确了这一核心,全市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创卫的宗旨意识建立了,创卫攻坚就具备了强大的动力。

围绕“创卫为民、为民创卫”这一核心,我市创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紧密围绕“利民、惠民”这一主题,各级各部门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关乎民生的实际问题,创卫的目标明确了;同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理性地面对贵阳市“问题多、条件差、基础薄”的现状,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创卫、和谐创卫,坚持用创卫这样一个高标准的平台,形成各级党委、政府为全市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倒逼机制,促使各级干部更加努力地、更加勤奋地工作,从而让老百姓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呼吸更加新鲜的空气,居住得更舒适惬意,身体更健康,在贵阳生活感到很幸福,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能够实实在在地做到,老百姓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因此,创卫攻坚的信心坚定了,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共同快乐。

(二)落实三项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切实保障到位。

组织保障方面。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创卫奋斗目标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进入攻坚冲刺阶段,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市创卫工作组织领导力量,贵阳市委、市政府将我市原有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纳入“三创一办”综合领导体系当中,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一把手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这当中突出对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力量进行了充实,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指挥部,明确了一位能力强、干劲足、威望高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创卫指挥部指挥长,全面负责全市创卫工作的指挥部署和统筹协调,作为创卫工作重点战场的市城管局和卫生局的局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分别担任指挥部副指挥长。

办公力量方面。一开始,我市的创卫办设置在卫生局,实际上就是以当时的爱卫办为主体开展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特别是成立了创卫指挥部,全面充实了工作力量,坚持“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从市卫生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工商局等15个相关部门、单位和区(市、县)抽调了近40名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同志到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并将其定位为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工作机构。在办公室内部设立了综合文秘、工作资料、宣传协调和督查指导四个工作组,全面开展创卫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具体事务工作。担任副指挥长的政府副秘书长和当时分管爱卫工作的市卫生局副局长分别担任办公室正、副主任,放下手上其他工作,投入主要精力亲自坐镇办公室指挥工作,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在攻坚阶段后期,为加强长效管理,不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将市爱卫办独立升格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单位,与创卫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并设置15名人员编制,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大楼内,并配备适应工作要求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

经费投入方面。市级财政在攻坚阶段每年拨出专项工作经费500万元,为创卫办开展创卫宣传、督导检查、充实办公条件、配备督检车辆和日常工作开支等提供了保障。全市各行业部门、各区(市、县)也集中力量,在市政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近几年来,全市围绕创卫工作,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管理工作经费近170亿元,保证了创卫工作有力推进。

工作力度方面。在接下来的700多天的攻坚工作中,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街道办事处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各行业主管部门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协调、抓督促;创卫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充分履行“指挥中心”、“调度中心”的职责,以“指挥部工作例会”的形式,随时掌握各级各部门创卫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对全市总体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仅2010年,创卫指挥部就召开工作例会27次。实践证明,创卫指挥部工作例会制度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市工作推进情况,并及时、有效地传达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卫指挥部的具体安排部署,是强力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是完善攻坚方案,明确职责任务。

为使创卫攻坚工作的职责任务更加明晰,我们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对10大类,66项指标进行了认真地逐项梳理,结合贵阳实际进行了细化、分解,在原有的工作方案基础上,制定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实施方案》和《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分解表》。这一《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卫攻坚的工作任务、部门职责和制度机制,不仅做到了细化、量化、具体化,更做到了“贵阳化”,作为我市创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和总体作战方案,在创卫攻坚全阶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之所以说这个《攻坚实施方案》做到了“贵阳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照国标“照镜子”,逐条逐项检验自己是否达标。对已经达标的指标要求巩固提高,防止反弹,并做好工作资料的收集归档;对尚未达标的指标,则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达标要求和完成时限,还将每一项指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例如,健康教育工作,虽然我市始终开展得较好,但是由于各类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是动态变化的,与抽样调查的方法、范围等等关系较大,因此我们将这一指标归入尚未达标的范围,主要责任单位为市卫生局,要求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的力度,做到全方位、广覆盖,长期保持知晓率和形成率的达标;又例如,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建筑工地管理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方案中我们不仅设定了升级改造和规范管理的具体时限,还将这些工作作为专项战役,持续不断的抓管理、抓提高。

三是发动全民参与,形成创建合力。

依靠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力量共同推进创卫工作,是创卫攻坚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

“人心齐,泰山移”,对于贵阳这样一座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城市来说,要朝着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迈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建设一座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市。于是,在创卫攻坚进程中,我们始终紧紧依靠群众,抓住群众这个主体,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让广大市民真正意识到创卫既是党委、政府要抓的实事,也是自己的民生所系,变“让我创卫”为“我要创卫”,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市民群众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创卫攻坚提供了强大合力。

动员宣传:

——在充实领导、完善工作机构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在金阳市民广场召开了“三创一办”动员大会,为创卫攻坚吹响了冲锋号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同志在会上亲自做动员,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加强领导,把创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亲自协调;分管领导必须具体抓,具体谋划,具体实施,具体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求每一项工作任务务必分解到每个单位和每个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落实,确保做到工作无漏洞、无死角、无盲区、无空挡;在动员会上,李军书记还向全体市民群众发出了倡议,指出人民群众是贵阳这座城市的主人,既是创建成果的受惠者,又是创建工作的主力军,号召全体市民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进来,为创建工作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形成共襄盛事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形式在全市广泛刊发《创卫倡议书》,动员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卫活动,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主动为创卫献计献策”;

——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创卫工作的内容、要求、目的、意义,宣传市委、市政府“创卫为民、为民创卫”的核心理念;开展健康知识和文明卫生行为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为创卫目标的实现;

——开展“百万市民短信签名,人人参与‘三创一办’”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创卫知识的知晓率,全面助推创卫攻坚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作用,设置宣传栏、标语牌,编写打油诗、顺口溜,印发小卡片,上门、入户宣传,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建筑工地围墙上绘制“创卫文化墙”,营造浓厚氛围;

——利用“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宣传创卫工作内容和目的意义,了解和收集群众对创卫工作的要求和诉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同志也亲自走进“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在直播间与市民面对面畅谈以创卫为主要内容之一的“三创一办”相关工作,听取学生、出租车司机、城管、交警、社区工作人员、小摊贩、环卫工人等各行业、各层面群众针对创卫攻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表达出市委、市政府围绕民生坚持不懈抓创卫的决心和信心;市领导和各行业部门的领导也经常走进直播间,向市民群众宣传创卫,现场解答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全民参与:

——全市教育系统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文明卫生宣传、共创活动”,通过教育学生,达到规范大人卫生行为的目的。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师生开展保护环境、清洁卫生、维持交通秩序、社区服务等志愿活动。

——在全市开展“绿丝带”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上街监督和纠正不文明行为,开展义务劳动,清扫街巷社区、楼群院落环境卫生。据统计,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已达47万余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1.87%

——发挥“双拥模范城”优势,整合军地资源,实现军地互动,开展“驻筑部队参与贵阳市创卫工作示范活动”,贵阳警备区在攻坚阶段共动员官兵3万余人次投身军地共建活动,建立军民共建社区11个,承包市区10余条主要街道的环境整治,组织民兵预备役组建环境卫生巡逻突击队,发挥优势,集中清理垃圾,冲洗街道,擦拭护栏,铲除野广告;同时,驻筑部队还从自身做起,对驻地营区和家属院落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整治。

——机场、火车站作为贵阳市的窗口单位,利用LED屏播放宣传短片、制作开设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营造工作氛围,在加强宣传的同时积极行动,在单位辖区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贵阳铁路部门还积极组织清除铁路沿线的生活、建筑垃圾,并对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

——利用爱国卫生月活动,调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和创卫活动。特别是2010年开始,我们采取“省、市联动”的模式,多层面、立体式地开展有具体内容的成效明显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全体市民对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卫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均得到显着提高。

(三)完善八项机制。

一是省市联动机制

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创卫工作离不开省级单位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在创卫攻坚阶段中,我们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322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省市合力推进“三创一办”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省市合力推进“三创一办”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省级单位帮助、支持和参与贵阳市的创建工作。

时任省委副书记的王富玉同志多次强调:“贵阳市的创卫工作,既是贵阳广大干部群众的大事,又是我们包括省直机关在内的全省上下需要积极参与的大事。” 要求省直机关和在筑单位“不当旁观者,树立省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省市共创的强大合力”。

——省卫生厅、省爱卫办作为我市创卫工作的直接相关单位,帮助做好对卫生部、全国爱卫办的对接协调工作,多次组织专家到贵阳市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把关。

——在排查清理城区烟草广告过程中,省工商局积极配合,主动将市区内一个含有烟草内容的变相烟草广告无条件进行了清理。

——在开展居民庭院整治工作中,省公安厅的一个宿舍区存在严重脏乱现象和占道经营状况,宿舍管理人员不配合社区的整改要求,结果省公安厅直接干预,整改工作顺利落实。

二是目标责任机制

为了落实好《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实施方案》,我们将创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把职责任务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实行目标化管理,并将其纳入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目标之中,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一并考核,一并奖惩。

2010210,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责任书签订大会”。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市长与分管副市长以及18个部门和11个区(市、县)政府的“一把手”签订了“创卫攻坚工作目标责任书”。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同志在会上作了《一诺重千斤》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一场没有枪炮声的战役,责任书好比“军令状”,军中无戏言,军令如山倒,有责必履、失责必究、问责必严。签订责任书就意味着要践行诺言。古人讲,“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要讲诚信,兑现自己庄严的承诺。签订责任书就意味着要吃大苦、流大汗、耐大劳。在贵阳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的地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肯定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绝不可能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因此,需要我们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全力冲刺。

三是责任追究机制

创卫攻坚的方向明确了、思想统一了、目标确定了,接下来就要看干部职工的执行力。为了防止干部职工在攻坚工作中执行不力、消极怠工、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行为,我们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并由贵阳市纪委、市监察局制定了《贵阳市“三创一办”工作问责规定》。为此,我市还组建了22个暗访问责工作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巡查暗访,查环境、查卫生、查秩序、查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并且按照问责规定严格实施问责。

一开始,不少同志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市委、市政府制定这个问责规定是一个形式而已,不会动真格的。有一个生动的事例,当时在我们的一个主城区的休闲广场,总有些肩挑担卖的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既影响环境又破坏形象,市里多次要求该区加强监管却没有很好落实,市委书记李军同志在暗查市容时再次发现了这里的问题,当即责令对此事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最后,市纪委、监察局和该区区委充分调查之后,依照问责规定给予该区城管局局长责令辞职处理。这一事件,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执行不力、敷衍塞责行为的零容忍,极大警醒了广大干部职工,大幅提升了我市各级各部门创卫工作效率。

据统计,自20103月以来,全市共有335名干部职工在“三创一办”工作中因执行不力、工作失职等原因被问责。

四是公众媒体监督机制

为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调动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参与创卫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建立实行了公众媒体监督机制。旨在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有效地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城市管理秩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公众媒体监督的形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公布创卫工作举报电话和信函地址,发挥市民对生产生活周边环境的监督作用,接受举报投诉;二是各相关行业主管单位设置相关工作举报电话,如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是交通运输局等,分别设置了市容环境卫生、建筑工地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交通服务等相关工作的举报电话;三是在主要媒体上设立曝光专栏,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媒体曝光;四是注重收集网络论坛中对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讨论信息,并将这些社情民意作为监督举报的内容予以处理。

在落实这一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注重对举报和曝光问题的整改落实和情况回复,要求做到举报记录、转办记录和整改回复各个环节资料的完善,哪怕是因为情况复杂或难度较大而无法一时解决的问题,也要进行充分说明并向群众耐心解释。整改率和回复率提高了,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这就是实行这一机制的最终目的。

国家专家在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技术评估时,就在市、区两级的群众投诉原始记录中随机抽取案例,深入现场核实整改情况和群众是否满意,因此,这项工作也是创卫迎检的关键环节之一。

五是专家指导机制

我市在创卫攻坚过程中,为了坚持创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创卫标准吃不透、把握不准,而造成的盲目工作甚至错误工作,我们建立了专家指导机制。

一方面聘请国家级专家亲临贵阳,采取专题讲座、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等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各项工作加以指导。例如,我们在进入攻坚战役之初,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提出邀请,经省卫生厅、省爱卫办协调,全国爱卫办委派了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现场培训,针对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我市基层工作者吃透创卫标准、把握工作要点。

另一方面,我们以贵阳市委、市政府名义,聘请省、市相关领域专家成立“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专家组”,根据创卫工作内容要求,对相关工作进行对口帮扶。专家组采取现场指导、专业督导等方式,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把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参加相关技术方案和业务难点的论证和研究,帮助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其他城市创卫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用于指导贵阳市的创卫工作,帮助贵阳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六是督查考评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各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我们本着从严要求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和监督力度,我们制定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和《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评分标准》,明确了三个层面的检查考核:即市级督查考核、区级督查考核和部门行业督查考核,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化模式,使督查考核不留空白,促进各级各行业工作的全面推进。

市级督查考核主要是创卫指挥部是针对创卫攻坚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各单位进行督查考核;

区级督查考核是指各区对其所辖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创卫工作的督查考核;

部门行业督查考核是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创卫工作的特点和重点难点问题,对所管辖的行业单位进行专项督查考核。

每次督查考核结束后,督查考核的主体都要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估、认定和排名,并通过媒体对社会公布;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细化,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完成,确保督查考核发挥效力。

七是互检互查机制

在创卫攻坚进程中,我市的区与区之间出现了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每个区都有其工作的亮点,也有其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立互检互查机制,可以使各区互相学习,达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均衡发展的目的。

互检互查对象按照地域面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基本相当的区、市、县作为互检互查对象。同时,为了避免互查对象之间相互包庇、隐瞒问题,我们在组织互检互查之前进行精心组织,一是在时间上要求同一天同时进行,避免相互通气;二是在人员上由市创卫指挥部办公室派人参加到每个组进行监督;三是进行检查前培训,统一检查评分尺度和标准;四是规定检查内容、样本类型、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五是要求检查情况随时记录,当天检查当天计分当天封存,避免互相对分、改分。

八是城乡联动机制

在我市创卫工作推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利用创卫工作这一平台,坚持城乡联动机制,将一市三县也纳入全市创卫攻坚中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创卫攻坚阶段中,一市三县与城区一样要签订创卫工作目标责任书,一样要接受市级和行业主管部门创卫工作的督查考核,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一样会被责任追究和问责。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农村地区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卫生村寨、卫生乡镇的创建活动。特别是2010年以来,积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根据全国爱卫办和省爱卫办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贵阳市2010-2012年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提出“创造整齐、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的工作目标,坚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改水改厕和清洁能源建设的项目捆绑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建立起多部门合作机制,着力抓好各项工作。

(四)实施八大战役。

实施“八大攻坚战役”,是贵阳市委、市政府综合分析了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创卫为民、为民创卫”的核心而提出来的破题之笔,全市上下以此为有效抓手,全面促进创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长期以来,我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市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市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为打好这一综合整治战役,市城管局会同各区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进行了深入摸底、排查,根据摸排掌握的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首先是强化了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最大限度争取市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环境卫生清理、基础设施完善和市容秩序管控三项综合措施。

环境卫生清理:全面开展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和暴露、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加大了环卫清扫、保洁人员的配备,对易出现反弹的地方实行专人定点、定时驻守、清扫,确保环境卫生面貌迅速得到明显好转。

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云岩区,我们以小街巷排水整治为突破口,投入资金1700万元,对辖区45条排水不畅、长期污水、粪水外溢的小街巷进行整治;在南明区,对25条背街小巷进行翻修整治,对红岩村、太慈村等问题突出的城中村进行排污沟改造、新建垃圾池。引资300亿元,启动了贵阳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彭家湾旧城改造工作。

市容秩序管控:针对各类乱搭乱建、乱扔乱倒等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我们开展了全面取缔违章占道经营(作业),规范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消除野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确保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违法搭建零增长。

通过一系列综合整治,我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普遍达到道路硬化平整,排水沟渠畅通,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有序的要求。

二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卫生管理综合整治。

农贸市场是体现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为市民群众服务的重要公益设施。针对我市农贸市场硬件建设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我市在2010年借助创卫攻坚的强劲东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卫生管理综合整治战役。

由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了“农贸市场改造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贵阳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方案》。在资金筹措方面,我们采取市级财政拿出一部分,区级财政匹配一部分,市场举办方投入一部分的方式,共投入2.5亿元,仅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全市111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总面积达29.54万平方米,拆除长期占道经营马路市场26条。

在这一整治战役中,我们注重宣传发动,做通市场举办方和摊主的思想,注重把握工作细节和标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门头、统一标准、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五统一”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坚持“农贸市场不占道、改造面积不缩小、摊位标准不降低、改造完成不提租”的“四不”原则,确保经营户在改造过程中的利益,使改造工作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

升级改造的市场做到了摊区规范,划行归市,分区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规范管理、服务优质,整洁有序。如熟食和半成品摊区必须完善防尘、防鼠、防蝇“三防”设施;活禽经营摊区必须实现“三分离”,即活禽摊区出入口分离,活禽摊区与其他区域分离,活禽摊区下水道系统分离,实现独立排放。市民在改造后的市场里购物更加舒心、放心,切身感受到了创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促进了市民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在农贸市场省级改造和规范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为了强化长效管理,巩固已取得的成效,我市还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了《贵阳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市人民政府令2010年第14号),将农贸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是建筑工地管理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在我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贵阳市城区内楼盘开发、旧城改造、道路施工、市政建设等各类建筑工地比比皆是,建筑工地管理缺失或不到位,将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直接影响,工地内职工食堂、宿舍卫生监管不力,也会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的隐患。为此,我市集中力量开展了这一综合整治战役。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按照“统一标准,集中整治,市区结合,长效管理”的原则,持续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准运制度管理、运输车辆管理和工地内食堂宿舍卫生管理。

市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制定了具体细化的管理实施方案,从加强日常监管入手,采取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全天候巡查等有效措施,要求施工工地必须完善符合要求的围墙、围挡;在工地进出口处设置大门,硬化进出口通道;进出工地车辆,特别是渣土运输车辆必须清洗后上路,保证车辆运土不污染路面;工地围场以外禁止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严禁施工工地从高空向下抛撒或从电梯井内向下抛撒建筑垃圾;工地内职工食堂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严格管理工地内环境卫生,宿舍、厕所整洁卫生,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还采取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加强对渣土外运专项检查,规范渣土运输行为,杜绝渣土撒漏和偷倒、乱倒行为。

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全市90%以上施工工地基本达到《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目前,全市建筑工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已经建立,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已经成为常态。

四是公共厕所建设和卫生综合整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但是不同程度存在的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情况是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反映的热点问题。

按照公共厕所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市城管局会同各区(市、县)对已有公共厕所认真排查,按照公厕设置和管理标准,分三类进行了整治:一是针对达到二类以上标准的公厕,提出强化管理意见;二是针对建设标准低,设施毁损缺失严重的公厕情况,实施全面改建、扩建;三是根据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存在旱厕以及城区部分路段和区域没有公共厕所的情况,新建二类以上公共厕所。

在创卫攻坚阶段,全市按照二类标准,共计完成公厕新建12座、改造143座,旱厕改造20座,厕内设施完善、齐备,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蹲位,外墙立面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施网格化目标管理,强化公厕管理人员责任心,提升卫生保洁和设施设备管护水平,全市近600座公共厕所全部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五是食品安全及“五小”公共场所卫生综合整治。

小饮食店以及小旅馆、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和小网吧的卫生状况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单位存在点多面广、层次较低,无牌无证经营多的特点,在管理中存在难治理、易反弹的状况,为此,我们实施了这一专项整治战役。

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文化、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疏堵结合、加强监管、长效管理”的原则,完善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充实基层卫生监督力量,实施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其中,针对我市小餐饮单位普遍存在的“前灶后店”现象,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坚持以改造“前灶后店”为整治工作的切入点,促进小餐饮单位做到合理布局,全面完善清洗消毒和“三防”设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证照办证率,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服务,向经营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让他们了解从事这些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帮助经营户掌握相关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自觉遵守规范的操作规程,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强化指导,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对“前灶后店”现象进行全面改造,使小餐饮店的操作灶台全部入室,达到“相对独立、洗消和三防设施完善”的基本要求,在“前灶后店”改造过程中还一并对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做出要求,安装纱窗、防蝇门帘、封堵鼠洞,安装防鼠挡板等。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我们采取集中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了卫生监督协管员制度,各区政府划拨专款,聘用专职卫生监督协管员,主管部门和办事处共同管理和考核,在专项整治工作和常态化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六是居民院落环境卫生整治。

在这一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市各区(市、县)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居民院落卫生管理制度和标准,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清理卫生死角,完善环卫设施,加强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基本做到了居民院落环卫设施完善、卫生整洁、秩序良好。

市城管局积极做好居民院落整治牵头工作,对城区社区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实际需要共在甲秀巷、柳井巷、茶园新区等45条小街巷安装路灯312套,切实方便社区居民出行。指导实行垃圾分类试点的金地社区、欣歆园等46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即将配发相关容器及垃圾收运车到各社区。各区结合本辖区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也涌现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针对我市主城区内老旧居民社区、院落较多的状况,市、区城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切实加强清扫保洁,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对各类卷闸门、墙体、楼群院落里面的“野广告”进行巡查、清除,确保居民院落的环境质量,着重解决垃圾收集混乱、楼道乱堆放等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环卫基础设施,新增适量垃圾收集间、垃圾桶等;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动态治理和化学防制工作。全市绝大多数居民区“脏、乱、差”状况得到有效整治。

七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为了使“门前三包”责任制在落实过程中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市政府制定了《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贵阳市人民政府令2010年第7号),在全国首次将“门前三包”列为地方性法规,使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市城管局统一印制《“门前三包”温馨提示》,对“门前三包”的具体内容、责任范围、责任主体、处罚规定、联动举报方式等进行明确,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各区还进一步细化、完善“门前三包”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应的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各办事处(乡、镇)的职责。建立健全“门前三包”举报制度,除城市管理“12319”服务热线外,一些街道办事处也设立值班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快捷、有效地接受违反“门前三包”责任制投诉、查处辖区内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同时,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台帐制度、巡查制度、检查和考核制度、处罚制度、长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使“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八是病媒生物防制。

通过实施病媒生物防制攻坚战役,全市防制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参与度极大提升;防制工作的科学性得到加强,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得到落实;防制成效显着,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防治工作指标全面达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完善工作网络,突出强调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协调”的工作原则,形成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协调脉络和工作网格。2010年,市级财政在每年划拨专项工作经费120万元的基础上,将攻坚阶段病媒生物防制专款增加到200万元,有效保障了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力推进。

以此为基础,我们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了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的管理,有效清理了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污水等“四害”孳生地场所。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各类餐饮服务单位作为重点,将防鼠、防蝇设施建设纳入综合执法范围,进行强化监督和指导,例如:在全市食品行业卫生整治工作以及小餐饮店实施“前灶后店”专项整治中,督促经营业主在食品加工区域安装纱窗、门帘和灭蝇灯,硬化了地面、墙裙,门底包装铁皮,窗户管道安装铁网,库房物品摆放做到货架化;各级商务部门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对熟食品和副食品售卖区域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当年,我市还组织力量在短期内全部按要求在居民小区、公共绿地、垃圾转运站、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设置灭鼠毒饵站(盒)近20万个,规范了灭鼠毒饵的投放。在化学防制中,我市坚持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灭鼠投药和季节性灭蚊、蝇、蟑螂消杀工作,有效控制“四害”密度,为市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三、贵阳市创卫工作的几点体会

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渝坚持和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对贵阳“作表率、走前列”总要求的结果,是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参与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又为我市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践,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坚定信心是关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头绪多、任 务重、难度大,各级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不能一开始就存有畏难情绪,更不能消极懈怠。要把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心工程去抓,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统一指挥,才能确保创卫工作顺利开展。

(二)部门协作,全民参与是根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各级政府、部门的事,它更是一项部门协作、全民参与、齐抓共创的活动。需要各职能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积极配合,督促指导各区(市、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开展创卫工作。要注意组织依靠和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是前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头绪繁杂,可以说是具体到“点”,梳理到“线”,扩展到“面”,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卫城市标准》要求,理顺城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责任到事,不留任何空隙,彻底改变多头管理、相互推诿等状况。创卫工作是整体谋划、具体实施、全面提高、长期巩固的过程,是从战略向细节推进的过程,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更要把每一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各项创卫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完善制度,依法创建是保障。没有措施和制度作保障,任何一项目标都难以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也需要严格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作保障。要始终坚持“创建工作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理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创建工作效果。要积极探索新的创卫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快捷、有效的发现、报告和处理机制,完善严格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坚持依法创卫,科学创卫,建立健全综合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创卫成果,才能使创卫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五)上级关心,大力支持是保证。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得到了卫生部、全国爱卫办、省卫生厅、省爱卫办的关心和帮助;每前进一步,都得到了国家、省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贵阳市创卫工作今天的成绩,除我们自身的努力外,可以说上级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关心、支持、指导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民生工程。我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命名后,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效管理工作,召开了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专题会议,对长效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下发了《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提出了“八项工作要求”和“七项工作机制”。重点突出强调了督查考核工作,每季度对各区(市、县)和相关部门的长效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正确处理好创卫长效管理与为民办实事、经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关系,严格贯彻落实《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遵循“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按照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先二超一提升”奋斗目标,不断巩固创卫成果,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为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